2025年3月14日,由清华大学牵头,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山西永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山西三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超低热值含氮工业废气清洁高效燃烧发电技术及应用”项目,顺利通过科技成果评价会。
本次评价会由中国锅炉与锅炉水处理协会组织召开。中国锅炉与锅炉水处理协会秘书长王骄凌主持会议,中国锅炉与锅炉水处理协会郭元亮研究员担任评价委员会主任委员,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谭忠超教授担任评价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大学董勇教授、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张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哈电集团特级专家黄莺高级工程师、南京理工大学刘心志教授、华北电力大学肖显斌教授担任评价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岳光溪教授,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副主任任晓栋,项目组负责人张扬以及其他项目组成员出席了本次评价会。
评价会上,评价委员会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查了项目计划立项合同、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查新报告、应用证明、经济效益分析报告、检测报告及相关知识产权报告等资料,并对项目中的关键技术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质询和讨论。经七位行业权威专家组成的评价委员会评议,项目的技术成果超低热值稳燃技术和基于炉内气氛重构后燃料自产脱硝还原剂的无喷氨催化还原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评价。
王骄凌秘书长在会议总结时指出,本次技术评价会既是对项目成果的一个总结和评估,也是对未来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重要推动。项目组要根据各位专家和领导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继续发展创新,进一步推动工业领域废气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超低热值含氮工业废气清洁高效燃烧发电技术及应用”项目攻克了超低热值含氮工业废气的燃烧稳定性差、燃料型氮氧化物排放高、燃烧装备能效与环保性能难以协同优化的三大难题。通过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开发、装备研制和应用验证,系统性解决了超低热值含氮工业废气燃烧发电过程中的自稳燃、低成本烟气脱硝及运行参数协同优化等技术难题,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装备并产业化落地。该技术突破了传统燃气电站锅炉燃料热值下限,实现<600kcal/m³工业废气稳定燃烧;通过燃料氮转化控制,结合炉内还原性气氛重构调控方法,实现了燃料型NOx的无氨催化还原;构建了燃气/空气流量、烟气再循环流量及温度场多参数在线监测网络,研发了运行优化算法实时调整空气分级配比与燃烧工况,形成了废气处理、热能回收与清洁排放协同运行体系。
该项目成果为化工、钢铁等行业提供了节能减排降耗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工业废气从末端治理向资源化利用转型,项目在锅炉容量、蒸汽参数、环保指标等核心参数上显著优于欧美发达国家同期建设的同类项目,产品远销海外。该项目标志着我国在超低热值含氮工业废气的资源化利用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显著提升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供稿:燃烧技术与设备研发中心 编辑:韩雨佳 审核:吉利)